高盛和摩根大通都买过BTC,资本永不眠 |生产成本估值BTC,靠不靠谱?

[复制链接]
8992 |0
发表于 2020-5-30 00:03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1/3

这两天,高盛的BTC电话会议,引起整个圈子的剧烈反响。包括媒体,kol们呀,都在极力维护BTC,这个小宝宝。

推特上,不少人调侃高盛——


wk588_com_ynexfzfcf3n.jpg

wk588_com_ynexfzfcf3n.jpg

翻译的更直白些——你们不要买,千万别买!等利空成效,BTC跌了我高盛才可以大举建仓。

还有——


wk588_com_wwiul3gw4gi.jpg

wk588_com_wwiul3gw4gi.jpg

骂,是为了进货;奶,是为了出货。

当然,这两段纯当娱乐段子看,不建议作为投资建议。先反过来回顾一下“高盛”的看法——

1、BTC不产生现金流;

2、全球经济增长时不产生收益;

3、价格极不稳定;

5、没有证据说明BTC能对冲通胀;

6、BTC并非一种资产类别。

背后的潜台词——看衰BTC。但我们讨论是利好、利空之前,出于严谨,先了解这个“高盛”是谁,代表谁。有了这一大前提,很多疑惑不攻自破。

看看Dovey微博上的原话——

‘高盛’是一个笼统的品牌,旗下无数团队。这个电话会议是他们私人银行和私人理财部门的电话会议,不是他们宏观经济研究(macro team) 或者全球投资研究团队发的研报。所以更多是个由于私人理财客户要求给的一个敷衍了事的报告。无需过度解读。

很快,有朋友在底下作了一点补充。


wk588_com_aa44pk0dwym.jpg

wk588_com_aa44pk0dwym.jpg

言下之意,这次的“高盛”言论,仅代表高盛投行的某一个团队。而这团队背后代表的势力,是传统、典型的银行派系,类似的代表包括巴菲特,以及各国的行长。

他们不看好BTC,属实正常,屁股决定脑袋嘛。

等高盛下次换一批人,来评价BTC。来个措手不及的大夸特夸,也就不出为奇了——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态度一向多变。


所以,不要过度解读。

2/3

这就不得不提摩根大通,此前多次看空BTC。这回做了份报告,给BTC定了个内在价格,高达11593美元,远高于BTC当前的价格。

简单讲一下内在价格的原理——

摩根大通把BTC视作一种商品,基于生产BTC的边际成本定价。发现,BTC减半后,现价比内在价格低了25%。

在解析这份报告之前,先回顾摩根大通与BTC的历史故事。

17年,摩根大通痛斥BTC,称它是骗局,奉劝投资者不要买。紧接着,自己却偷偷斥巨资购入大量BTCETN。


wk588_com_rir5dx5qwfo.jpg

wk588_com_rir5dx5qwfo.jpg

这个BTCETN,是纳斯达克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票据,来自瑞典,以瑞典克朗计价。主要是给到投资者,和机构的一种BTC投资工具,以更低费率拿到BTC回报。

有人称其为BTC跟踪器,它不是BTC现货,但跟BTC的价格近似同步。


wk588_com_cngptirdgl5.jpg

wk588_com_cngptirdgl5.jpg

摩根大通何时买入的呢?

当时,恰逢BTC暴跌。而小摩一举成为当时ETN的第四大买家,总计买入价值近300万欧元的股份。

除了摩根大通,当时高盛也买了,来自华尔街的缘分。

摩根大通这么解释——

我们并没有持有,只是通过电子方式把订单发送到交易所,订单是帮客户下的。换言之,我们没有买,只提供通道帮自家客户买。说好的BTC骗局呢?这不把顾客上帝拉沟里么?

可谓相当负责。总之, 身体最诚实,有利益谁都会凑上去。至于真亦假,骗局否,钱挣着又有谁当回事。

剧情讲到这儿,我们再回到摩根大通这份定价报告上。

3/3

这份报告将BTC视作商品,以生产边际成本视角,剖析BTC的内在价值。

下图,是市场价与内在估值的比对——


wk588_com_2d5anlmvqba.jpg

wk588_com_2d5anlmvqba.jpg

黑线为市价;蓝线为估值。

可以清晰看到在末端,蓝线超过了黑线,说明目前的市场价偏低于估值。

根据上图,再画出下图,市价与内在价格之比——


wk588_com_15shnz3vh0f.jpg

wk588_com_15shnz3vh0f.jpg

目前比值小于1,当市价与内在价格之比大于1,才说明我们高估了BTC。

我们看到,最高点位靠近4,把它简单理解为泡沫系数。这一点卡在17年末和18年初,当时恰逢BTC大牛,巅峰达到2万+美元。

以BTC成本来估值,到底靠不靠谱?有人说完全不靠谱,但它其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能作为价格的一个下限指标。

看一下它的原理,摩根大通在报告中也有指出——以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,作为前提。


整个市场中,BTC的生产者,是矿工。当他们为理性,只有当生产成本低于卖出成本,才会继续挖矿干活。

否则,挖矿=白干=慈善。

另一个前提,是自由市场。矿市没有监管干预,理论上趋近市场化,所有矿工公平竞争。不存在政府补贴,或者垄断。

把BTC换成面包,更好理解。


wk588_com_2edxxa14wp2.jpg

wk588_com_2edxxa14wp2.jpg

某品牌的面包,厂家会开线生产,源于能卖个好价钱,覆盖生产成本,实现盈利。单看一家面包店,它的成本不具任何代表性。因为生产技术的优劣,每一家的生产成本都不同。

但把市场看成一个整体,所有生产成本平均化。长期来看,能作为面包价格的一个参考指标。

厂商也不傻,亏了他们会止损退出。

我们之前讲过,商品的价格不能用成本来单一衡量。成本只是供给侧,会受到需求端的影响。换言之,价格由供需共同决定。

但当整个市场是理性的,理性的供给侧的成本,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商品的价格区间。

但,跟面包不一样,BTC不是商品,是投资品,投资品会比面包更讲预期。

矿工买矿机、建矿场、找电资源,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。这些作为前期的沉没成本,会影响矿工的变现决策。

比如,哪怕短期亏损,也不会马上关机。毕竟,BTC长期有升值的预期在。价格暴涨,完全有机会覆盖成本。

还有,成本估值没有考虑矿工的其它收入,矿工撮合交易手续费也能有收益。这次减半之后,出块奖励减半,由之前的12.5变为6.25个BTC。

出块奖励即矿工的生产品,也就是BTC。减半会让这一块的影响变弱,而打包交易手续费的影响越来越高。

即,成本估值的干扰项在变多,会越来越不管用。

至于,摩根大通给出这么精准的定价(11593美元),听听也就罢。但凡懂点挖矿,都知道挖矿成本并不固定,算力瞬息万变,不会是一个定值。

成本估值法,只作一个粗略的参考,更不能作为投资的唯一指标,它不是定值。而小摩如此精确的高于市价25%的标价,反倒有点喊单的嫌疑。


wk588_com_3ifimpmysg5.jpg

wk588_com_3ifimpmysg5.jpg

反正嘛,资本永不眠。我们作为韭菜,保持独立思考。期待不久的未来,高盛的大改口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